集合時間:2025年12月13日 (六) 下午1:50
集合地點:善導寺捷運站1號出口
活動時間:2025年12月13日 (六) 下午2:00-4:30
講 師:路 那 老師
費 用:650元 (含講師費、個人導覽機及保險)
路程
捷運善導寺站1號出口→開南商工→成功高中→臺北商業大學→自立晚報舊址→台灣文學基地→李國鼎故居→海軍將官宿舍(途經)→青禾蘊


圖為1939 台北市區計畫街路並公園圖 (來源:中研院 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時期,城東以「學校街」規劃區位,成為許多文化精英的搖籃。1920年代的大正浪漫環境下,這裡匯聚了中央研究院、第二高等女學校、臺北州立第二中學校、商業學校、臺北高等商業學校與商工學校等多所知名學府。在這樣的氛圍中,文學家龍瑛宗便是在商工學校期間,受到當時風靡日本的「円本」啟發,展開了他的文學生涯。同校的王昶雄更是創作了廣為流傳的台語歌詞〈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戰後,成功高中的校友如紀弦、劉墉、李家同、小野、吳若權、高山峰、殷正洋、張大春、陳映真、駱以軍、吳明益、古龍和鐘成虎等人。
這趟走讀將帶您穿越時光,回到1920年代的大正浪漫時期,探索這些文學家們在學校求學時所受到的文化啟蒙,並深入了解他們如何透過創作表達那個時代的精神。不容錯過的文學之旅,期待您的加入,共同見證台灣文學史的光輝歲月!

圖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商業學校。

圖為臺灣文學基地。
圖為青禾蘊。
青禾蘊的前屋主劉青和博士(1911.4.14 -1981.9.20)出生於臺南市,夫人顏碧秋為基隆煤礦鉅子顏國年(1886-1937)三女,是日治時代北臺灣的巨商富賈。劉清和畢業於德國柏郎史瓦克高等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是該大學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臺灣人。戰後曾任樟腦局副局長、臺灣省工業試驗所所長等要職, 是臺灣工業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這棟建於1940-1945年間,位在市中心的建築,有著傳統日式內斂佈局以及和洋折衷的外觀風韻。其所處街廓,正是日治到戰後現代化轉型的縮影。從樟腦工業的發端,到都市改正的空間實驗;從戰時的工業政策,到戰後社會網絡的重構,每一層堆疊,都是臺灣百年現代史的註腳。
講師介紹:
路 那 老師
臺大臺文所博士
合著有《圖解台灣史》(晨星,2016)、《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遠足,2018)、《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國立臺灣文學館,2024)等。